3、电气的安装
设备配电总容量的选择,一般情况下在计算用电负荷时,是将设备上所有电器件的功率相加,并加上适当的办公用电量,简单的汇总就得用电的总负荷,并配置高于该数值的供电设备,如变压器、高低压开关柜、电容补偿装置等。但通过试验证明,用此方法计算就会造成用电的浪费。在计算用电的总负荷时,如果只是将功率标定值简单相加,而不考虑设备的功率因数及同时运转率和同时启动率,就会给矿山造成浪费。因此在选择负荷时要考虑总负荷比例来选择供电设备。在其他辅助设备选购时,要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来选择。
4、设备就位后处理
在设备的组装和配套设施安装好后,就要对预留的地脚螺栓孔或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进行灌浆,灌浆的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执行。在预留孔的灌浆前,灌浆处应该清理干净,灌浆应采用细碎石混凝土,强度要比基础混凝土的强度高一级,灌浆时应该捣实,不要使地脚螺栓倾斜和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。当灌浆层与设备基座底面接触要求较高时,应该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水泥砂浆,并且灌浆层厚度应该不影响灌浆,用于固定垫铁或防止油、水进入灌浆层。
1.1现行监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现行监理模式有两个特点:
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(含保修阶段)。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应该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,包括投资决策阶段、设计阶段、施工招投标阶段、施工阶段(含保修阶段)。但目前,我国监理工作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(含保修阶段),而且许多项目正式开工前缺少必要的施工准备阶段,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,工程马上开工,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设计意图并未熟悉和深入掌握,对工程项目周边环境缺乏了解和熟悉,对施工单位及项目管理人员也缺乏了解和熟悉,只能是边工作边熟悉工程实际情况,也就谈不上从全局角度进行宏观控制。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,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高,战线较长,影响因素很多,更不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,监理的技术优势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。第二个特点是形成一种混合型的监理。其具体表现为两方面:一是业主仍设置较庞大的工程管理部门,并派出人员直接参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,监理机构完全从属于业主,驻地监理机构服从于业主方人员的管理;二是监理单位主要承担或只承担质量控制,进度控制、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等由业主方(或主要由业主方)直接控制。
4)设备试运行后的工作 首先断开设备的总电路和动力源,然后作好下列设备检查、记录工作:
(1)做好磨合后对设备的清洗、润滑、紧固,更换或检修故障零部件并进行调试,使设备进入佳使用状态;
(2)设备的负荷实验:试验设备在数个标准负荷工況下进行试验,在有些情况下进行试验。在负荷实验中应按规范检查轴承的温升,考核液压系统、传动、操纵、控制、安全等装置工作是否达到出厂的标准,是否正常、安全、可靠。不同负荷状态下的试运转,也是新设备进行磨合所必须进行的工作,磨合试验进行的质量如何,对于设备使用寿命影响极大。 (3)设备的精度实验:一般应在负荷试验后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,既要检查设备本身的几何精度,也要检查工作(加工产品)的精度。这项试验大多在设备投入使用两个月后进行。
4)设备试运行后的工作 首先断开设备的总电路和动力源,然后作好下列设备检查、记录工作:
(1)做好磨合后对设备的清洗、润滑、紧固,更换或检修故障零部件并进行调试,使设备进入佳使用状态;